
身体防护
头部防护
眼面部防护
呼吸防护
听力防护
手部防护
足部防护
坠落防护
遮蔽工具
绝缘工具
清洁套装
个人防护用具
无源自感灭火绳
主动灭火罩
主动灭火带
主动灭火贴
灭火毯
消防护目镜
基本绝缘
辅助绝缘
一般防护
个防装备
应急用品
生命救助装备
临时食宿装备
发电装备
照明装备
通信装备
交通运输装备
工程装备
工程材料
自从人们认识到电弧的危害以来,相关的职业安全组织就开始记录并统计各类电弧事故。各类研究机构也对针对电弧如何产生,如何评估电弧事故所造成的巨大能量,如何提供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如今电弧防护在电力行业以及工业用电中变得和触电防护一样越来越重要。现在几乎没有从事电气工作的员工会考虑在没有佩戴绝缘手套的情况下去进行一个涉及13.8千伏的作业。同样的,越来越多的电气从业人员在工作之前会向他们的安全顾问,电气专家,服装生产商询问有关电弧防护相关的标准、注意事项、防护装备等。
Ralph Lee根据三相电路在开放空间产生的电弧的理论模型建立了电弧危害能量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来预估电弧发生时的最大能量,从而使得人类第一次能够对电弧事故能量进行预测。
杜邦的安全记录一直是整个工业界所努力靠齐的一个标杆,也是杜邦最引以为豪的事情。但是做为一个化学工业的大型企业,杜邦的工厂分布全球,而且每天都面临着各种危险,其中电弧危害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杜邦决定针对电弧危害建立起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计划,并希望通过其强大的科研创新能力使得全行业都能从中受益。
美国职业健康与安全组织通过长期的对电弧事故的记录和统计,意识到电弧危害防护的重要性,并规定了雇主必须对可能受到电弧事故伤害的员工提供必要的防护。从而第一次从法律的层面对电弧危害防护提出了要求。
研究人员通过对30多个地区的524个潜在的事故点电弧危害分析,根据电弧事故能量的大小将电弧事故分为4个级别,从而方便了使用者在进行电弧防护装备的选择。
通过实例介绍了如何全面地系、统地对电弧危害进行防护,包括电弧能量分析,电路设计,安全工作规程以及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指导。
其研究报告从防护配备成本以及人员伤亡成本等角度比较了当时较为主要的三种电弧防护装备配备方法。总结了各自的优缺点,从而使得使用者在选择不同配备方案时能够更为了解其中的利弊。
介于电弧危害的广泛认识以及电弧防护装备的大量使用,为了规范电弧防护服的生产与销售ASTM制定了电弧防护服的相关性能标准。
美国电力规范要求电力行业在所有有潜在电弧危险的地方都要提供相关电弧危害警示标签。
IEEE通过对日常电气操作可能遇到的电弧事故情况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并根据其研究结果提出了对电弧危害能量的经验计算公式。从而对原来的基于理论的计算方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补充,尤其是15千伏的低压部分。
70E对电弧危害的防护进行了系统性的介绍,包括:如何进行电弧危害分析,如何确定电弧防护所用界面以及最后的如何选择合适的电弧防护服。
新一代的防护面料克服了原有面料的舒适性问题,并大大提高了电弧防护的性能。使得电弧防护服变得更加轻薄,舒适。